人都會犯錯,但不能夠一路錯到底 ── 《改變日本生活的男人:花森安治傳》


「最先端的生活趨勢,或許不在巴黎新一季的伸展台,而在東京上世紀的編輯檯。」我因為這一句話,開始留意起被譽為傳奇編輯的花森安治。去年買下適逢他 100 歲冥壽誕辰而出版的《那些美麗的事物:花森安治言葉集》及《花森安治的設計書》,了解到這位傳奇人物作為《生活手帖》(《暮しの手帖》)共同創辦人與總編輯的匠人面貌,書中不論文字或是圖像都充滿養份,同樣作為編輯,某些話語對我來說更是別具意義。

前陣子逛書店的時候,再發現了這本《花森安治傳》,想也沒想便決定要把它帶回家。曾與花森安治有過一面之緣的作者津野海太郎,比起描述他為人熟知的後半生,選擇將重心放在其成為劃時代巨擘之前的成長歷程,比如從學生時代起便因一臉凶惡的長相而引人注目、出眾的藝術天賦、當兵的經過、戰後以裙裝與捲髮示人的「怪異」行徑、成為反戰份子… 為了完成這本傳記,津野海太郎對花森安治的過去可謂展開了地毯式搜索,不但親自訪問了其獨生女、《生活手帖》同事以及友人們,更整理出大量的文獻資料,好讓讀者全面了解他之所以成為傳奇的背後關鍵,以及每個成長階段的重要思索。我看得入迷,花了一個晚上,好好把 400 多頁的文字都讀完了。

《改變日本生活的男人:花森安治傳》津野海太郎

花森安治說過,我們不該「過日子」,而是要「過生活」。這樣的生活態度與信念,和現今《生活手帖》總編輯松浦彌太郎不謀而合,可見「花森精神」至今仍有被好好傳承下去,這位被稱為「做的所有事情全都成了傳說」的達文西型全能雜誌編輯,在離世 40 多年的現在,仍然影響著後世的人們。

創刊於 1948 年的《生活手帖》至今已出版近 500 期,從未間斷。為人們帶來「用心注重生活的各種細節,即能讓生活過得更好」的信念,成為奠基近代日式生活美學最重要的一本雜誌,而其中最關鍵的靈魂人物,正是身兼編輯、平面設計師、採訪記者、文案寫手的花森安治。從企畫、取材、撰稿、攝影、封面圖、插畫、版面設計、書籍裝幀到廣告文案一手包辦的他,用 30 年的時間,成為了「改變日本生活的男人」。即便來到 2021,翻閱早期的《生活手帖》,會發現花森的美學至今並未過時,在 80 年前那個沒有 Apple 和 Adobe 的時代,版面仍舊顯得前衛耐看。

在文化動員部和花森一起工作,他立刻覺得「這個男人真是不簡單」。

但傳奇的開始,卻是在一片頹垣敗瓦之下。「如果要成立出版社,先從銀座出發。」花森口中的銀座,既非戰前繁華時髦的銀座,也非現在聳立著索尼、RECRUIT 等高層大樓的銀座,而是遭到美軍空襲,化為一片焦野,如同煉獄般的銀座。「戰敗之後,直到年底,日本國內的物資狀況,悲慘至極,無論吃穿,都比戰時還要匱乏。曾經有段時間,一把米糠和豆餅,一家三口得設法吃上十幾天。」

在地球毀滅之前,我應該已經死了。我無法親眼目睹二十一世紀。
可是,比我年輕的人啊,世界再如此下去,到了那一天,你們將和地球一起毀滅。
害你們遭到這種命運,都是我們的責任。

花森安治在 29 歲被徵召從軍,一年後因罹患肺結核返國。經歷了朝不保夕,生靈塗炭的戰亂生活以後,他有了很大的轉變。原本滿腔熱血的年輕花森,因敗戰而消失,取而代之的是作者所熟悉的戰後花森,一個執拗頑固的成熟大人。「說穿了,我就是在國難當頭的危機之下,一個缺乏批判能力,麻痺不仁的知識分子。我的確被騙了,因為我的無知,因為我的眼光短小。我不能逃避這項事實。為了贖罪,我絕對不再為戰爭貢獻己力。」

一邊高喊反戰,一邊卻四處點燃戰火,人類這種生物的細胞構造簡直令人匪夷所思。
這種革命理論是十九世紀的產物,老舊了,早就不適用了。毫無意義。

從生到死,完整揭露日本國民雜誌天才總編輯傳奇一生的首部傳記。

晚年的他常說:「我也算是一名記者,我決定自己在死前也要握著寫稿的藍筆,或是校正用的紅筆。」結果,在他死前,的確是握著紅筆的。讓我想起宮崎駿也曾經說過,與其甚麼也沒做就逝去,他寧願在工作中死去,在製作中結束生命。所謂生命中的熱情所在,大概就是這樣一回事吧。

人都會犯錯,但不能夠一路錯到底。 犯錯之後,如何繼續未完的人生,才是一位人物的風範所在。
這個道理適用在花森的時代,相信也同樣適用在未來的時代。


photo by Sam Tso

Jay Chow

I’ve never seen a perfect life.

Previous
Previous

沒有陰影,就無法理解陽光 ──《雖然想死,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》

Next
Next

寫給每個孤獨靈魂的一帖療癒藥方 ──《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