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欄|透過慾望練習,四個步驟轉化心底渴求 ── 心理學家 Luce.S
當你聽到「慾望」一詞時,腦海中浮現的是正面還是負面的想法?
社會對慾望的詮釋多多少少也帶點負面的感覺,不同的宗教亦鼓勵信眾學習駕馭自身慾望,例如「七宗罪」中的「色慾」、「暴食」及「貪婪」等,通通都圍繞著人類不同的慾求,生活上的折磨也大多源自於此。慾望是我們渴望得到的東西,但當現實與期望不符,內心就會感到痛苦不安,例如我們都希望擁有一份理想的工作(或者不用工作),但現實卻是每天過著社畜生活,難免會感到沮喪。久而久之,焦慮及擔憂的感覺亦會出現。
我相信慾望並非十惡不赦的存在,心理學將它理解為人類生存的各種需要,是一把雙面刅,若你過度放縱心中慾望,它便會成為生活中的絆腳石;但當我們清晰了解及駕馭它,便將其可轉化成動力。所謂慾望林林總總,有些能輕易達到,有些卻難以控制。若我們學會取捨、尋找及專注於適當的慾望,將其轉化為可行的計劃,便能有效提升自己的身心靈及生活。與心理學家一起進行自我挑戰,將慾望轉化為動力及行動,讓它不再是未能達到的想像,而是切切實實的成就。
first step:聆聽慾望
自我決定理論中強調「自主感」的重要性。當你的「目標」不是受他人影響所致,而是源自自己的需要及想法,便能有更大的動力進行計劃。
second step:訂立具體可行的目標
自我決定理論提到,勝任感能提升動機,選擇自己能達成的目標,能令你獲得勝任感。放棄不切實際的目標,訂立可行的目標,再量化及決定時間線,定期檢視進度及作出調整。
third step:增加外在動機
運用一些外在的動機能提升我們的動力。
外在獎勵:例如獎勵自己一件喜歡的禮物或食一件甜點。
內在獎勵:例如對自己的欣賞及別人的誇獎,告訴自己「你很努力了!」
自我認同獎勵:尋找目標對自己的幫助及意義,例如運動後能改善健康及工作能力。
final step:照顧自己
我們都希望自己的慾望能夠得以滿足,所以難免會過於嚴苛或焦急。容讓自己偶爾休息一下,並享受當中的過程,提醒自己「休息是為了更長的路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