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今天用心呼吸了嗎?── StoryTeller 創辦人 Alice Lee


當日常不再正常,平安和快樂都不再理所當然,好好活著似乎成為我們這幾年的共修課題,見字飲水,盡力呼吸,stay safe。擅長透過故事撫慰人心的 StoryTeller,近年積極從線上走到線下,舉辦展覽、讀書會、分享會,更將推出籌備兩年的大人睡前故事書《Ztorybook》,有一雙溫柔笑眼的創辦人 Alice ,這次就和我們分享作為「說書人」一路走來的大小故事。


故事是這樣開始的

「在四年前成立 StoryTeller,當初其實對『故事』二字並沒有太深入的認知,或是去思考它究竟能夠帶來甚麼。」過往以視覺設計為工作軸心的 Alice,表示幾年前還沒那麼多人留意插畫師和寫作人,客戶大多是看 fan base 和知名度來選擇合作對象,於是講得出名字的創作者永遠就那麼幾個,「但我發現,有些新晉創作者可能只有 50 個 followers ,但作品的質素卻非常出眾。」這樣的發現,就此成為往後許多合作關係的開展契機。

後來決心辭職全力發展 StoryTeller 的她,初期甚至要一人分飾幾角,又畫又寫,硬着頭皮去嘗試創作各種各樣的故事,以營造出內容豐富和風格多元的印象,默默耕耘,終受到出乎意料的好評。「我不是以寫作維生的人,沒有甚麼技巧,靈感都是來自於生活瑣事和身邊的人,能夠獲得很多的共鳴和回應,我覺得是因為我有把真實的情感放進去,真心為那件事而感動,覺得有啟發性。」她說,故事可以是虛構的,但連結的情感雖無形卻很真實。「其實任何人都可以是 storyteller,就算寫得不夠好也沒關係。我覺得寫作是一個梳理情感的過程,透過和自己對話,解決心裡一些疑問。」

d-01.jpg

除了「自家出品」,亦慢慢收集累積素人們的創作故事,Alice 笑言頭兩年收到很多深情信箱般的內容,有時可能只有短短幾句說話,但後來的投稿水準漸漸變得越來越高。「很多人沒有奢望過能在香港以創作維生,他們的正職可能是護士、空姐、律師,有的更在後來成為長期合作的素人,甚或變成全職創作人。」

她分享曾收到一篇來自廚師的投稿讓她大為感動,內容大概是這樣的:大家總以為有個廚師老公很幸福,因為每天都可以吃到精緻美味的餐點,但其實正好相反。作為廚師,連續工作 18 小時是平常事,另一半永遠「無啖好食」,就連講個電話,也得偷偷擠出時間才辦得到。故事刊登那天,正好是他和老婆的週年紀念,他問可不可以把配文的插畫買下來當作禮物送給她,這樣的小插曲,其實也是一則動人故事。

在瘋狂世界留下存在憑証

「如果我現在再去理解究竟 StoryTeller 在做甚麼,其實和四年前很不一樣。」從剛開始的一個 Facebook/Instagram page,到一個說故事的平台,再到現在變成講述故事和想像力量的藝術企劃,它可以是展覽,可以是書,也可以是聲音。「我在年初有個很強烈的感覺,就是世界真的很瘋狂。倘若有天網絡和社交平台一併消失,StoryTeller 還可以用甚麼方式承載下去,留下我們曾經存在過的証據呢?」

獻給大人的故事書

「我覺得每個大人都應該停下來去看一些故事。」Alice 表示獨立出版的計劃和想法其實早已出現,自己一直在腦海裡描繪將睡前故事變成實體的模樣。創刊號的主題本來是「心」,但年初發生的連串事件卻讓她的想法有了改變。「那時人人在討論 Facebook 修改演算法,大家紛紛從 Whatsapp 『移民』去 Singal,大數據時代,我們都好像不停被計算和餵食各種資訊,其實我們是不是可以更有意識地去生活和選擇呢?」而第一步能做的,就是持續發問。

「去年因為常常覺得自己不夠氣而去看中醫,醫師說我是忘記了呼吸,要多點深呼吸。明明那麼是基本的事,卻有很多人和我一樣,因為急速的生活步調而忘了去好好呼吸,所以我覺得不如第一期就問:How to breath?」呼吸不單是一個動作,一種本能,也是連結每個當下的最好練習,用心感受生活的高低跌宕。很多事情正在瘋狂地被改變,我們仍能掌控的,就只有自己。

「改變世界很難,那其實改變到自己,像是一些不好的想法和壞習慣,是不是就等於改變了 0.00…001 個世界?」



網絡世界如花火

她說,digital 的好處和壞處都是 fade out 得很快,而這其實也是一種安慰。「我有時也會安慰同事,你做得多好多差,人們兩日後都不會記得的了,所以不用太去介懷數字,這也是我這幾年的感悟。」花了四年時間去追逐 like & share,不知不覺迷失在數字裡頭,有些無奈,但也明白是必須。「頭兩年因為要追生意,會去花很多力氣去思考客戶喜歡甚麼,但我發現這樣很難長久,也會陷進迷霧,所以最終還是要先問自己想怎麼做。」

b-01.jpg

「我看過一份調查報告,指人們在 Facebook 停留看 news feed 的耐性是 1.7 秒,如果沒有被吸引,就會掃走。」Alice 表示,打工的時候有很多東西都可以避開不理,但當自己創業去經營一個品牌,慢慢就會發現這是一個不得不迫自己成長,還有去直視一些壞習慣的過程。「譬如我自己有嚴重拖延症候群,但現在真的沒有懶的餘地。」至今營運四年,她坦言這條道路仍然充滿艱辛,也還在摸索一個最為適合的生存模式。「但我仍然相信,只要那件事是你真心覺得好的,結果總不會太差。」

有時候,困難其實也是一種養分。她說,無論是經歷低潮又好,被抄襲又好,作為經營者,你無法怨,也不能怪別人和大環境,唯有將責任放在自己身上,才能找到出口。


想要做得更好的慾望

「我覺得自己是個慾望極強的人,追求很多東西,比如想做好 Facebook、做好實體書、目前最大的慾望就是去多做一點故事書推廣… 因為要讓人了解你的品牌精神,長遠來說你是要做很多東西去深化那個印象。」付出過許許多多的努力,Alice 有時也會問自己,是不是為了要賺好多錢呢?「我一直以為自己是,但最近有人告訴我,說其實我不喜歡錢,只是因為需要錢去解決一些問題,一出到糧就不會再去想的了。」

後來她看了一本書,發現人對金錢的慾望和想法原來很大程度是來自於童年與成長經歷。小時候家裡因為金融海嘯而陷入過困境,對她來說,金錢連結著來自童年的負面感受,像是父母吵架,或是搬去一個環境很差的地方。「但我最近也在轉化想法,他們之所以會吵架,歸根究底其實都是關於愛,想要家人生活過得更好。我開始覺得,其實那並不是一件這麼差的事。」或許,那些在成長路上出現的諸多疑問與鬱結,時間都會在最適切的時間點,還你一個完滿的解答。

h-01.jpg

photo by Sam Tso

Jay Chow

I’ve never seen a perfect life.

Previous
Previous

沒有盡頭的內心燥動,插畫家與紋身師筆下的慾望之河 ── Albee Yau, Gagama, Peep

Next
Next

慾望就如影子,是與我們最為親密的分身 ── 台灣攝影師 陳詠華Dori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