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小王子》玫瑰理論,如何避免「馴養疲乏」?


《小王子》於我,是一則縱然無比熟悉,卻一直並不特別喜愛的寓言故事,唯獨長大後對某段情節有些感觸,那就是在描述小王子和玫瑰之間的關係時,彷彿微妙地揭示了現代親密關係中一個普遍存在的困境 ── 「馴養疲乏」 。


故事中,當小王子離開 B612 星球四處遊歷見識後,才驚覺自己所深愛的玫瑰原來並非獨一無二。他之所以愛玫瑰,正正就是因為她的獨特,既然這已經不再是事實,他還有理由繼續去愛嗎?

「他的那朵花兒曾經對他說,她是全宇宙唯一的一朵玫瑰花。可是,光這座花園就有五千朵,每一朵都跟她好像!」

「我自以為擁有一朵獨一無二的花兒,所以很富有,其實我擁有的只是一朵普通的玫瑰。」隨著時間推移或者見聞增廣,我們往往會對那些最親近的人產生「習慣性盲視」。這種從珍視到習以為常的心理過程,正是心理學上所稱的「馴養疲乏」。

神經科學研究顯示,人類大腦會對穩定的刺激產生自然的「反應抑制」,例如情侶在相處18 至 24 個月後,相處時的多巴胺分泌量通常會降至初識時的 15% 左右。這完美解釋了,為什麼我們總是容易將關係穩定的伴侶的存在和付出視為理所當然。

故事中狐狸的說話也為我們提供了重要的啟示,他告訴小王子:「你每天最好在相同的時間來,比如你下午四點來,那麼從三點開始,我就會感到幸福。」對抗馴養疲乏,需要儀式感;而儀式感,需要適當的空白來襯托。適度的分離,能夠讓大腦對對方的存在重新變得敏感,譬如安排獨處旅行、每週保留個人時間、在固定時段將手機設為勿擾模式… 這些刻意製造的距離,就像小王子離開玫瑰的旅程一樣,最終會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到對方之所以重要和特別的理由。

「儀式是什麼?」小王子問。
「這也是經常被遺忘的事情。它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,使某一時刻與其它時刻不同。」

當感到關係變得平淡,那種疲乏感往往來自我們的「觀看方式」而非「觀看對象」本身。真正的馴養不是習慣對方,而是持續地選擇對方,就像 B612 玫瑰的獨特,是來自於小王子親自澆灌的每一滴水。

「因為她是我澆灌的。因為她是我放進罩子裡面的。因為她是我拿屏風保護的。因為她身上的毛毛蟲(除了留下兩三條變成蝴蝶的例外),是我除掉的。因為我傾聽的是她,聽她自怨自艾,聽她自吹自擂,有時候甚至連她沉默不語我都聽。因為她是我的玫瑰。」

俗話說愛不是找到完美的人,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,看待不完美的人。尤其在這個速食愛情時代,或許我們都需要重新學習,真正的愛,從來不在於最初的驚艷,而是日復一日的重新發現與珍惜。


Jay Chow

I’ve never seen a perfect life.

Next
Next

當血緣變成情勒的人質,有時最孝順的行為恰恰就是「不孝」 ── 《別讓原生定義餘生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