驅魔儀式的關鍵步驟,是先承認鬼魂存在 ── Isaac Spellman巫男


「意大利前男友分手時說我心太硬,英國前男友分手時指責我付出不夠…」和本地插畫家 Isaac Spellman(巫男)相約在深水埗某間咖啡店,我們一邊啜飲著咖啡,一邊談論起跨國戀情中的文化碰撞。他就像其筆下角色般,總帶著一陣銳利的幽默,讓我發現這位以魔幻風格著稱的藝術家,實則是個用理性拆解情感迷宮的現實主義者。


慢熱靈魂的跨國情勒現場

聽 Isaac 說起他的戀愛史,就宛如一場文化人類學田野考察,意大利戀人崇尚高濃度浪漫,要求每日數小時的訊息轟炸;英國伴侶將愛情視為人生唯一救贖,把約會頻率當成感情溫度計… 「其中一任男友更說我該去看心理醫生(笑)。對方說我的心很硬,不讓別人進來,但在我的角度,因為我性格比較慢熱,會覺得我才認識你兩、三個月,但你已經要求我付出跟你同等的感情,我實在是做不到。」

沒有絕對的加害者

這些戀愛經歷一一被他轉化為充滿象徵符號的創作,他以自己的畫作《Buy me a drink》作比喻,畫中背對著觀者的主角和熱情地遞酒的約會對象形成了鮮明對比,和他的戀愛模式如出一轍,「就像這幅畫,我的情感反應速度永遠跟不上他們的期待值」。

有時他會想像自己是被美杜莎石化的受害者,但石像會隨著時間流逝而產生裂痕,他也終究會變回人。就恰如他對於親密關係的理解 ── 沒有絕對加害者,只有在不同節奏下所產生的摩擦。

缺愛惹的禍

Isaac 一針見血地指出:「情勒者往往帶著原生家庭的傷痕,像永遠裝不滿的容器,因為從小缺愛,長大後便在他人身上瘋狂索取 ── 不僅是對愛的渴求,更是一種對人生的操控慾。」但他亦認為,被情勒者其實也有一定的責任,不能全怪任何一方。

「見過不少人都曾深陷被 gaslight 或 PUA 的困境,但因為習慣了那種模式,已經不懂得反抗,也聽不進別人的建議,就像斯德哥爾摩症候群,愛上綁架自己的犯人。」至於破解之道,他認為最重要的就是「永遠把自己放在第一位」。心態決定你是被困住的囚徒還是自由的女巫,而自愛就是最強的解咒術。

與亡魂劃清界線

情勒者就像糾纏不清的亡魂,他提到 Anne Hathaway 主演的《One Day》:「我覺得這套電影很情勒,男主角要女主角等足二十多年才跟她一起,這真的很 sad。雖然最後的結局也很慘,但我覺得那種要跌到谷底才想起對方的備胎感覺真的很差,我不會這樣對人。」

有時候,健康的自私才是保護自己的終極防護罩,明知最終只能落得兩敗俱傷的下場,那還何必苦苦糾纏。問到他的「情勒生存包」會裝些甚麼,答案可說是充滿著他的巫男風格。「塔羅牌、淨化能量的晶石,以及 Empowerment 歌單。分手時千萬別聽失戀歌,越不開心就越要聽 upbeat 的歌。」而這似乎亦反映了他的創作核心 ── 用魔幻包裝現實解方。

巫男的驅魔儀式

Isaac 鍾情電影《Practical Magic》(超異能快感),他特別喜歡那種,既相信魔法儀式的療癒力,同時亦與擁有保持清醒的現實感。「有時候,占卜其實只是用來 reconfirm 你潛意識已知的事。」自學塔羅牌的他,與其說這是一種神秘道具,不如說是保持情緒邊界的心理錨點。

封印術之精髓

中三開始執筆的他,如今也在商業與藝術間找到平衡點。「碰上瓶頸時就改畫漫畫或其他東西。」這種切換能力,或許正是其「情勒封印術」的精髓:永遠保持創作維度的多元。在他看來,驅魔儀式的最關鍵步驟,是先承認鬼魂存在;所有華麗的暗黑童話,本質都是勇敢照見情感真相的魔鏡。


featuring Isaac Spellman 巫男
photo by Sam Tso
illustration by Isaac Spellman 巫男
interview by Jay Chow
produced by Ruby Leung

Jay Chow

I’ve never seen a perfect life.

Previous
Previous

「創作就像燒陶,既要精準控制窯溫,也得接受火焰偶然留下的驚喜。」── Gregory de la Hogue Moran

Next
Next

​​將奇形怪狀的日常轉化成藝術 ── 策展人 高穎琳Kob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