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沒辦法去追求,就只有「是」或「不是」而已 ── Hello Nico
「大家好,鵝地嗨哈囉尼扣(我哋係 Hello Nico)。」某天晚上,我們和剛抵達香港的台灣樂團 Hello Nico 碰面,而訪談就在團長詠恩的爆笑開場後徐徐展開了。暌違七年再次踏上香港舞台的四人,儘管最初的青澀經已褪去,但對音樂那份純粹的熱愛,卻依舊如初。
重返香港
「其實香港是我們最早離開台北表演的城市,所以對我們來說是個很特別的地方,有很多回憶。」Bass 手信伯表示。對他們來說,香港不僅是一個演出地點,更像是成長的見證者。難得重返這座城市,除了演出之外,當然還少不了回味一下這裡的美食。鼓手 Jimmy 就特別提到了燉鮮奶:「我很喜歡甜食,之前跟家人來就覺得燉鮮奶很好吃,我蠻喜歡的。」當聊到澳洲牛奶公司的出品時,詠恩還逗趣問道: 「等等,這個本地人現在還會吃嗎?會不會其實只有觀光客在吃(笑)。」
青春之死
「20 幾歲時,每個人自我意識都很強,常常覺得『這個東西代表我』。但隨著時間過去,我們更懂得怎麼溝通,怎麼在個人創意和團隊合作之間找到平衡。」信伯說。 2019 年後,Hello Nico 逐漸減少演出,轉而專注於音樂創作與個人成長,那段時間他們都經歷了些什麼?主唱宇庭就形容,那是一個「青春的死亡」過程,而蛻變,就從這裡開始。
「你不可能永遠用 20 歲的眼光看世界,時間會逼著你改變。成長是一場輪迴,它定必會進入下一段衰敗的開始,過程會痛苦,但亦代表你正前往下一段新生。」當時她花了好些時間待在家裡,試著問自己還能用什麼方式唱歌?還可以用什麼態度面對音樂?這段沉潛期,某種程度上是一種「自我毀滅後的重建」。
她接著說:「成長就是一個輪迴,當你覺得某個階段的自己已經『死透』了,其實是好事,因為那代表你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再輸的,準備好進入下一個階段。」 不管好的壞的,回過頭看,其實都值得慶賀。
不是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結局
去年推出的 EP《Plan B:如果回來,我們一起看海》的創作過程,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他們這幾年的沉澱和轉變。詠恩分享,像是〈返程〉一曲,其實已經躺在他的電腦許久,經歷了無數次的改編和調整。
「以前的自己很大膽,錄音軟體亂用,效果器隨便疊,現在聽起來會覺得『哇,年輕人真是無所畏懼,這真的是我做的嗎?』(笑)」他續說,歌裡提到的「一起看海」其實並非浪漫的約定,而是一個未能實現的遺憾。「我們想說的是,不是所有故事都有美好結局,但只要還有人記得,這件事就沒有真正結束。」
每個人都是天才?
「天才是沒有辦法追求的,他就只有是或不是而已。」聊到本期主題「天才們的平凡日常」,詠恩先是如此定義天才這回事。那他們心目中的天才又是誰?對此,團員們的回答五花八門,Jimmy 率先表示,首先想到的是 Elon Musk。「先撇開那些爭議不談,能把天馬行空的想法一一變成現實,我認為是一件很厲害的事。」
信伯則認為,夠勇敢,敢瘋的人就算是天才;而宇庭向來深信,其實每個人都是天才,就只差在自身才華有沒有被發現而已。在他們眼裡,天才不一定要擁有超人般的能力,即使是無聊到連自己都忽略掉的技能,也是一種獨特的存在證明。不過,比起天賦的禮物,他們認為有一種特質更加重要。「天才只是別人給的標籤,我更相信努力。」 即便是我們眼裡的天才,其實都在別人不知道的時候付出了許多的努力。
我們都平凡
如果你亦曾因為覺得自己不是天才而悶悶不樂,Hello Nico 想說的是 ──「沒關係,我們也不是很天才。」 或許,這就是他們在這幾年最大的領悟 ── 真正的天才,不是超凡脫俗,而是能在平凡中找到自己的聲音,並堅持下去。「我們的生活其實超級普通。」信伯笑說。詠恩亦補充,Hello Nico 的日常,大多是「早上進錄音室,待十小時,收到客戶傳訊息說『這個編曲好爛』,然後自我懷疑,隔天再繼續」的無限循環。但能把最喜歡的事情當工作,即使平凡,但也藏著幸福。
Hello Nico 的音樂始終帶著一種溫柔的殘酷,他們從不避諱談論遺憾、衰敗、自我懷疑,卻又能在這些碎片中提煉出某種詩意。從〈荒蕪〉到〈返程〉,感覺就像經歷了一場漫長的告別與重生。
featuring Hello Nico
interview by Jay Chow
photo by Henry Yeung, edited by Sam Tso
venue Pistos G4103 Studio
produced by Ruby Leu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