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和我相遇,對某些人是善緣,對某些人是孽緣。」:天堂非樂土,而是靈魂的清算之地 ── 《比天堂還美麗》
懷疑最近因為看了太多生死輪迴相關題材的作品,前幾天作了一個關於瀕死體驗的夢 ── 夢裡有一位老人,他讓我在攤在地上的一堆物件中挑選一件,然後帶著它回到原本的世界;另一邊廂,他又叫另一個人做同樣的事,只不過那個人的目的地是下一個輪迴,無法再回到現世。醒來後我第一時間打開手機記下這段奇異夢境,也頓時想起了前陣子被罵爛尾但我看的時候卻是哭死的《比天堂還美麗》。
「和我相遇,對某些人是善緣,對某些人是孽緣。」這句話彷彿是整部劇集的靈魂註腳,在其獨特的死後世界觀中,天堂和地獄不再是普遍想像中的靈魂終點,而不過是一個中轉站。而每個你在生前相遇的緣份,不論善惡,都會在這裡獲得重新審視與理解的機會。
善與孽的交織
「那時我就明白,比血緣更堅韌、更可怕的是緣份。」海淑(金惠子 飾)和樂俊(孫錫久 飾)足足糾纏了 23 世的姻緣,完美地演繹了善與孽的一體兩面。他們在每世所累積的傷痛逐漸化成沉重的孽緣,而每一次的重新相愛,又會再轉化為善緣的種子。這種緣分的雙重性,也體現了靈魂之間的複雜性 ── 沒有純然的善,也沒有絕對的惡,只有需要被解讀的課題。緣份從來就不是固定不變的,它在每個當下的選擇中,都會不斷被重新定義,而我們也在緊抓不放、遺忘、放下的循環中慢慢理解生與死的意義。
「我傍晚買菜的時候很開心,想著你說好吃的那張臉,我的腳就自動跑起來。」
傷痛的痕跡
《比天堂還美麗》有個有趣的設定,就是當靈魂來到天堂後,可以自由選擇想要呈現的外表年齡,大多數人固然選擇了自己最燦爛的青春年華,海淑卻選擇以晚年的模樣停留在天堂 ── 除了是被丈夫樂俊生前那句「你在 20 歲的時候很美,40 歲的時候也很美,但是老婆,你現在是最美的。」所「陷害」(男人的嘴騙人的鬼),更多其實是她不願重回生命中最破碎的階段(年幼的兒子恩浩在跟她走失後被拐帶,不久便又冷又餓地在倉庫中孤單死去)。她寧可接受歲月的痕跡,也不願回到那段充滿傷痛的「黃金時期」。
「我很捨不得,就算你要走,也不要走得這麼努力。」
緣分的清算之地
作為天堂郵差的樂俊,曾目睹無數靈魂的相遇與別離。他在天堂列車上唯獨拉住了小絮不讓她前往地獄的舉動,表面是善意,實則源自未解的執念 ── 那段未能好好放下的過去。小絮作為海淑心底創傷的具象化,彷彿是憂鬱患者的內心寫照 ── 充滿自責、怨恨與無法釋懷的傷痛,是海淑未能保護的孩子的象徵。這份強烈的情感幾乎導致悲劇的發生,直到恢復作為恩浩時的記憶的牧師出面與母親和解,海淑終能正視並向樂俊說出:「謝謝你包容當時瘋了的我。」死後的世界,在劇中成為人們清理緣分的場所,那些在人間未完成的課題,都會在這裡等待我們,唯有直視與接納,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。
「與我相遇對某些人是善緣,對某些人是孽緣,而這些緣份累積起來,就是我的人生。」
不轉世的等待
最終,樂俊在天堂主任的揭示下得知自己每一世都令海淑過得很辛苦,於是選擇不轉世,留在天堂等待海淑過一次沒有他的自由人生。此舉展現出對這段緣份的最深層的理解與尊重,也將二人「鎖死」多世的孽消除。
每一次的相遇,無論當下感受是善是惡,都有其深層意義。死後的世界不是為了審判,而是為了理解 ── 理解那些我們在人間未能讀懂的緣份密碼。當我們能夠以更寬廣的視角看待每一次的相遇,似乎也就無需再介懷自己究竟身處何方了吧。
「三途川的水倒映著人間,那些沒說出口的愛,終會變成星星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