週末看展:每個藝術家心裡,都有一句「嘿,我在這裡!」


在我的印象中,JCCAC 向來是一個既有趣又深具啟發性的多元藝術聚落,既是藝術家們埋首創作之所,亦是能夠暢所欲言的交流之地,可說是香港當代藝術的縮影。過去十五年,於 JCCAC 茁壯成長的藝術家漸漸在不同領域佔有一席之地,各具風格的他們為呼應十五週年口號「一席之地」,紛紛以新作向大眾打招呼,在這片藝術之地大喊:「我在這裡!」。

- JCCAC 十五週年展覽 -
「我在!」(I’m Here!)

「我思故我在」是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哲學命題,直譯為「我思考,所以我存在」。而「我創作故我在」則是屬於藝術家的人生命題,創作出能夠表達所感所思的優秀作品,讓大眾賞識甚至流傳後世,是身為藝術家的普遍志向。以打招呼的形式為展覽揭開序幕,一聲「我在!」,宛如一眾藝術家藉著作品宣告自己的存在,並應對有關「存在」的疑問。

藝術家的存在,除了代表他們獨一無二的自身,同時亦代表著人類對美的追求。主題也參考了作家張曉風的散文《我在》。作者憶述曾因爲生病而不能上學,憋在家裡感到寂寞憂愁,自此之後,作者便開始喜歡上點名,喜歡精神奕奕地跟老師說「在!」,告訴這個世界自己的存在。文章探討存在與生命的意義,既寫「我在」亦寫「同在」,並珍惜人與人之間的緣份。

JCCAC 十五週年展覽 2023「我在!」(I’m Here!)

- 與《我在!》策展人 Eric Leung 對話 -

IM:Imperfect Magazine
E:《我在!》策展人 Eric Leung

IM:為甚麼會選擇以「我在」作為這次的展覽主題?

E:在 JCCAC 有不同的藝術家進駐,創作對他們來說是體現存在價值的一種方式,希望作品能夠被看見,想與更多人分享,也就是透過作品去跟大眾打招呼。所以「我在」的意思其實就是「嗨!我喺度啊!」(笑),整個思路是這樣來的。

IM:你期望這次十五週年展能為觀眾帶來甚麼樣的反思或養份?

E:其實主要就是希望能夠讓更多觀眾認識到這些藝術家,看見他們的實力。這裡有百多個租戶,無論是年齡層(從 20 多歲到 70 多歲)還是所涉獵的藝術形式(從傳統國畫到新媒體)都很廣泛,真的是臥虎藏龍。

IM:在挑選展品的時候有沒有甚麼準則?

E:首要的一定是藝術質素,其次就是要看看作品本身能否配合整個主題,這一點挺重要的,像這次比較側重於當代藝術的話,太傳統的風格可能就不太適合。

IM:你本身有特別偏愛的藝術類型嗎?根據你的觀察,香港藝術發展在近年來有怎樣的變化?

E:我對所有的藝術形式都很有興趣,不論是新興的還是傳統的。若是說香港的藝術發展的話,其實 JCCAC 一直都是隨著香港藝術圈的步伐去前進,近年會比較傾向於年青化和當代藝術,當中也有商業的成份。

策展人梁兆基先生(Eric)

- 作品導覽 -

是次展覽囊括超過 40 位駐村藝術家的作品,展出遍佈 JCCAC 藝廊及各樓層的公共空間,類型涵蓋各種繪畫、藝術裝置、音樂及舞蹈、陶藝、金工、雕刻、動畫及新媒體藝術等。展覽旨在連繫藝術與社區,期間亦設有不同活動像是展覽導賞、藝術示範、講座、現場表演、藝術工作坊、電影放映及工作室參觀等等,鼓勵公眾參與其中。

不同樓層的公共空間都充滿著別具特色的裝置藝術;L1 畫廊則集中展示油畫、水墨與版畫等平面作品,以及陶瓷、雕塑等 立體創作;而 L0 畫廊就展出較富實驗性的新媒體作品及光影裝置,再加上一些有趣的大型壁畫,令中心滿載藝術能量,望能為公眾帶來繽紛的視覺體驗,以及對不同人生命題的反思。

喜歡自由飛翔的時間,不能單獨關在籠子裡。但它們卻能在城市中生存,成為我們城市的一道明亮的風景。

▲ 麻雀之歌(The Sparrow’s Song)by 吳嘉敏 ▲

在 19 世紀中期至 20 世紀早期,中國藝術史上曾出現一種幾近被遺忘的藝術形式 —「八破畫」。擬真地描繪隨機散落於畫面上的殘破書頁、繪畫、法帖及拓片的碎片等,有如藝術家把拾遺與珍藏隨意拼貼在一起的集錦。在當時社會及政治動盪的破碎時局下,藝術家轉而對傳統文化抱著追懷與珍惜之情,並產生了這種嶄新的藝術形式。卓氏借八破畫的拼貼意趣,承文人懷古之內涵,創作《夕.暮.星.光》四幅作品。每幅圍繞一個漢字創作。以意識流的自由聯想方式,把字源起始的甲骨文、詩詞、繪畫、以至現代生活物事的臆想組合起來,有序無序地把舊物的複印本拼貼交錯於繪畫中,刻記意識的流動與情感的跳躍。

▲ 夕・暮・星・光(Dust・Sunset・Star・Light)by 卓家慧 ▲

在希臘神話中有很多描述關係、信任和選擇的故事。山嶽仙子 Echo 因為對美少年 Narcissus 一見鍾情,愛到無法自拔,但卻因無法以適當的方式表露情意,令戀情最終在誤會與悔恨中慘淡結束。琴聖 Orpheus 因經不起冥王的考驗,在拯救戀人的最後一刻轉身回眸,使愛妻 Eurydice 幻滅於冥界的深淵,永不重生。漂亮的 Psyche 禁不起誘惑,誤信親信的流言,揭開愛神 Eros 的面紗,使他受傷。她要經歷重重難關,才能和 Eros 重歸於好。神祗們錯綜複雜的故事猶如人生的各重考驗,一切或許是神明旨意,又或許我們都能被改寫和創造;生命總是處於一個無法知曉的狀態。然而,唯一能夠確信的,就是我們的選擇。

▲ A piece of cake is a lie: { Fruit ε I = Fruit ο II } by 劉杭霖 ▲

讓風暴把一切摧毀,然後再重建。每一場風暴,既驚恐又興奮。香港人是一個特別的種族,如此期盼風暴來臨,可說是世上絕無僅有,只願可讓我停下來欣賞那一刻。

▲ 風暴(Storm)by 林嘉儀 ▲

陶藝中絞胎的製作過程與編織布料無異,由細小的線或面編織成大範圍的物件。綿布格紋來自荷蘭,是床單、窗簾和桌布常見的格紋。在畫廊白牆上懸掛格仔瓷布,由不同色彩、細小的瓷泥編織而成。柔軟與堅硬,家居日常與藝術場所,呈現著似是而非的不協調感。

▲ 織布-綿布格紋(Weaving Clothes-Gingham Check)by 施美婷 ▲

「靜物系列」是一個持續進行的藝術項目,通過加法的方式不斷擴展。這個系列作品以模擬不鏽鋼物件的反光布料為起點,透過解構物件的結構,展示不同的灰階層次,以假亂真的方式重新塑造我的靜物景觀。我嘗試用立體剪裁的方式複製與我有關的生活物件,將它們簡化為灰色並且在使用閃光燈拍攝的情況下會反光的「軟物件」。讓我可集中思考拆解和重新組合物件結構的過程。「靜物 2023:90X」將與我有關的物件放大了 90 倍。期望展示我對日常生活的虛擬感和與現實的抽離感。

▲ 「靜物2023:90X」(Still Life 2023 : 90X)by 列咏虹 ▲


JCCAC 十五週年展覽 2023「我在!」(I’m Here!)

展覽日期:即日起至 2024 年 1 月 14 日
開放時間:11:00 - 20:00
地點:JCCAC 藝廊及各樓層公共空間


photo by Sam Tso
produced by Ruby Leung

Jay Chow

I’ve never seen a perfect life.

Previous
Previous

「我開始接受這樣的觀點,世上只存在個人的看法。」:行駛中的觀察者,藝術家 David Hockney 的公路風景

Next
Next

「隸屬於父母是一種不愉快的經歷,我不想屬於任何另一個人。」:在缺愛的童年找出口 ── 酷兒藝術家 Romaine Brook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