愛一個人最成熟的方式,就是接受你們的花期經已結束 ── 《她和他的戀愛花期》


在每個人都渴望共鳴的情感荒野裡,「尋找靈魂伴侶」儼然已成為一種集體執念。我們都希望能夠遇見和自己興趣及價值觀一致的對象,認為這是靈魂契合的證明。然而,這樣的相似,真的足以支撐一段愛情走到最後嗎?《她和他的戀愛花期》就給出了讓無數過來人都默默掉淚的答案。

電影開場那場居酒屋的邂逅,簡直就像是少女漫畫劇情的完美相遇 ── 喜歡同樣的作家、聽同樣的樂隊、穿著同款小白鞋、喜歡用電影票根當書籤,甚至就連笑點都完全一致。這種「命中註定」的錯覺,想必是無數寂寞人兒所渴望的救贖。導演土井裕泰顯然深諳都市孤獨的滋味,當麥與絹在書架兩端同時抽出《野餐》的瞬間,書店燈光溫柔得近乎殘忍,似乎在預告這般美好的開場,注定要用加倍的疼痛來償還。

菅田將暉與有村架純的演出,可說是細膩得讓人心碎。菅田將麥那種文青式彆扭演繹得淋漓盡致;有村則完美捕捉了絹表面溫柔下的倔強。兩人對彼此的愛意曾經比任何情話都來自真摯,卻也在相處的細節中,埋下了價值觀差異的伏筆。電影中那些生活細節的堆疊,那些微小幸福的積累,在分手時刻一一化作重擊心臟的鈍器,到底為什麼曾經如此相愛的兩人,最終會走不下去?

他們的愛情,被困在最初那個由共同興趣所構築的烏托邦中,無法隨著個體成長而進化。兩人一邊追求靈魂伴侶的完美契合,卻不願意為差異妥協。麥和絹愛上的是對方身上自己的倒影,當現實磨損了這面鏡子,便注定這場感情終將無疾而終。

花開有時,但真正愛過的人會明白,有些東西從未真正凋零。就像電影結尾,各自覓得新伴侶的兩人在再度偶遇時的那幕背對背揮手,短暫交集過後,繼續各走各路。也許,我們都曾是麥和絹,在自以為成熟的年紀,笨拙地弄丟了最珍貴的東西。能夠長遠走下去的親密關係,並不在於保持最初的相似性,而在於能夠包容彼此成長過程中的不同步與不一致。要是無法做到,那愛一個人最成熟的方式,就是接受你們的花期經已結束。


Jay Chow

I’ve never seen a perfect life.

Next
Next

談戀愛不求全身而退,只求盡興 ── 《FolleMente》